![清华系大模型创业关键人物盘点](http://ai-bots.com.cn/wp-content/uploads/2024/07/1720002318-2023-12-20_43cb1ec7ff3489e8dd86fd399d1d2442_0.png)
在谈论这些清华系的人工智能创业者之前,我们必须先了解清华人工智能领域的奠基者 — 张钹教授和姚期智教授。
![清华系大模型创业关键人物盘点](http://ai-bots.com.cn/wp-content/uploads/2024/07/1720002435-1720002415277.png)
张钹教授可谓是中国人工智能领域的奠基者,为国家培养、输送一批高科技专才,尤其是在人工智能领域。张钹教授在1935年3月26日出生于福建福清,是一位享誉国内外的计算机应用专
家。他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同时在清华大学担任教授和人工智能研究院的名誉院长。他的学术生涯始于1958年,当时他毕业于清华大学自动控制系并留校任教,期间历任多个职务,包括讲师、副教授、教授等。1990年至1996年,张钹担任了清华大学“智能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的主任。
张钹在人工智能、人工神经网络和遗传算法等领域进行了深入研究,特别是在模式识别、机器人和智能控制等方面。他的科研成就包括1984年成立中国首个智能机器人实验室,并和张铃摘得一项欧洲人工智能奖项,成为首次获得该领域国际重要奖项的中国人。1990年联合成立中国首个人工智能国家重点实验室。此外,1979年在他的领导下,清华大学率先设立了“人工智能与智能控制”专业。
在学术理论方面,张钹教授提出了商空间理论,并将其应用于不同领域,显著降低了计算复杂性。他还提出了基于规划和基于点集覆盖的学习算法,这些方法在人工神经网络领域具有显著的优越性。
![清华系大模型创业关键人物盘点](http://ai-bots.com.cn/wp-content/uploads/2024/07/1720002460-2023-12-20_d406e8b64ddc100e34070f733ad4842c_4.png)
张钹教授还为中国培养了大量人工智能领域的专才,至2021年9月,已培养了90余名博士研究生。张钹教授所培养的学生们有许多都投身到了人工智能领域的创业浪潮中,其中包括生数科技的首席科学家朱军以及一流科技的CEO袁进辉。张钹教授自己也亲身参与到创业当中,担任了一流科技的首席科学家。
姚期智教授则是另外一位对清华人工智能领域影响深远的关键人物:2003年到2006年,清华大学举办了第一期讲席教授组织,邀请世界知名教授参与教学和博士生培养,并要求教授组每年累计保证9个月在清华大学工作。参与的教授大部分专注于计算机科学理论领域,其中就包括图灵奖得主姚期智。
和“AI四小龙”时期相似,本次的大模型热潮中也有众多清华学子和教授的身影。诸如智谱、深言科技、一流科技、百川智能等清华系大模型企业,都展现了清华在培养人才和推动人工智能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唐杰、刘知远、黄民烈、杨植麟等众多清华大学知名AI学者纷纷参与这些企业,成为大模型创业浪潮中的核心力量。接下来,我们将探索这些清华系大模型企业及其创始人的故事。
智谱AI的历程始于2006年的清华实验室,当时清华知识工程实验室的一个团队发布了名为AMiner的科研情报挖掘产品。该技术由清华计算机系的知名教授唐杰带领,一经推出便积累了一批客户。
![清华系大模型创业关键人物盘点](http://ai-bots.com.cn/wp-content/uploads/2024/07/1720002500-1720002478778.png)
2019年,智谱AI正式成立,由CEO张鹏等人带领这支团队走出实验室,带领智谱AI发布了GLM系列大模型、ChatGLM、CodeGeeX代码大模型等,成为国内领先的大模型研发企业之一。公司成立之初便参与了清华大学与智源研究院的“悟道”项目,推动了国内大模型的发展。
![清华系大模型创业关键人物盘点](http://ai-bots.com.cn/wp-content/uploads/2024/07/1720002528-2023-12-20_c2cd5e23676565b9824eefba95ce5300_8.png)
智谱AI还参与了聆心智能的天使轮和Pre-A轮融资,并投资了清华系的大模型公司面壁智能。智谱AI后续增持了聆心智能股份,双方在股权层面上达成深度合作。
在大模型创业的浪潮中,王小川是一位绝对的风云人物。他领导的百川智能已经成为清华系AI公司中备受瞩目的几家之一,这归功于公司全体员工的不懈努力。百川智能能够持续为用户提供每月的模型更新,并因此在业界赢得了良好的口碑。
![清华系大模型创业关键人物盘点](http://ai-bots.com.cn/wp-content/uploads/2024/07/1720002555-2023-12-20_2c660928d5a3893726b2e85292dd97af_10.jpeg)
王小川
王小川不仅是位杰出的领导者,本身也有着过硬的教育背景和技术实力。1996年,王小川在国际奥林匹克信息学竞赛中获得金牌,并直接被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录取,成为该系的96级毕业生。在清华大学,王小川结识了王惠文和王兴,这两位也是在这次大模型浪潮中的关键人物。离开校园后,王小川在商业界的表现同样出色。他在搜狗期间开发了搜狗搜索、搜狗输入法和搜狗浏览器等产品,并成功带领搜狗在美国纽交所上市。
![清华系大模型创业关键人物盘点](http://ai-bots.com.cn/wp-content/uploads/2024/07/1720002573-2023-12-20_052a61859fc3f8c301f6c8598034d649_11.png)
在2023年4月,王小川开启了他的大模型创业之旅,与前搜狗COO、清华1998级校友茹立云共同创立了人工智能公司百川智能。公司的目标是打造中国版的OpenAI基础大模型及其颠覆性的上层应用。成立一个月后,百川智能便获得了腾讯、小米、金山、清华大学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好未来等十余家机构的联合投资。2023年7月,公司还邀请了搜狗前CMO洪涛加入,负责商业化业务,“搜狗三剑客”也再次聚集。百川智能在大模型产业中拥有明确的定位,专注于基础大模型的研发,旨在构建中国最优秀的大模型基座,并在搜索、多模态、教育、医疗等领域进行拓展。
在清华系公司中,另一家引人注目的公司就是面壁智能。联合创始人刘知远是清华计算机系教授孙茂松的学生。
![清华系大模型创业关键人物盘点](http://ai-bots.com.cn/wp-content/uploads/2024/07/1720002606-1720002594236.png)
孙茂松,作为清华大学计算机系的资深教授,已在人工智能领域工作了46年,被认为是中国人工智能领域的先驱之一。自从他成为该领域的学生以来,孙茂松见证了众多年轻学者加入这个充满活力的领域。他的研究重点之一是中文信息处理中的基础性课题,尤其是汉语自动分词。孙茂松在自然语言处理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他开发的分词标注系统CSegTag,在清华与欧盟近10个国家合作的FP6项目“超对等语义搜索引擎”中得到应用,标志着他在国内自然语言处理(NLP)领域的领先地位。
2002年,刘知远成为孙茂松的学生,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刘知远在高考后短暂就读南京邮电大学,但很快发现这并不符合他对大学的期望。于是,他决定再次参加高考,最终成功进入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在清华,刘知远受到孙茂松的深刻影响,并在2005年被其接收为研究生。刘知远从最初的复杂网络理论转向自然语言处理应用,并在博士期间在EMNLP上发表了三篇论文,累计引用近400次。
![清华系大模型创业关键人物盘点](http://ai-bots.com.cn/wp-content/uploads/2024/07/1720002618-2023-12-20_63a1dd539b533015644d075c46c603dc_15.png)
除唐杰本人外,他鼎鼎大名的得意门生杨植麟也入局大模型,从清华毕业的杨植麟在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师从苹果和谷歌的AI大牛,同时也是Transformer-XL和XLNet的第一作者,对自然语言处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清华系大模型创业关键人物盘点](http://ai-bots.com.cn/wp-content/uploads/2024/07/1720002631-2023-12-20_c74b58a7dfaa381d5c625e9c10d4c982_17.jpeg)
杨植麟
杨植麟先是创立了专注于NLP的公司循环智能(Recurrent AI),并在2016年参与华为盘古大模型的研发。2019年,杨植麟获得北京智源青年科学家的荣誉,并曾在Facebook AI Research和Google Brain工作,其发明的算法在30多项AI标准任务中取得了领先地位(State of the Art, SOTA)。
![清华系大模型创业关键人物盘点](http://ai-bots.com.cn/wp-content/uploads/2024/07/1720002659-2023-12-20_670f7095c4169a119ca52dfbfb35db2a_18.png)
今年三月,杨植麟与师兄张宇韬共同创立了月之暗面,并在10月宣布在长文本领域实现了重大突破,推出了支持20万汉字输入的大模型moonshot及其智能助手产品Kimi Chat,迅速获得红杉资本、今日资本、砺思资本等知名投资机构近20亿元的融资,并被市场估值为3亿美元。这一成就不仅标志着杨植麟在大模型领域的正式入局,也展示了他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深远影响和创新能力。
王慧文在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的学习生涯中,与同寝室的王兴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两人后来共同在商业领域取得显著成就。
![清华系大模型创业关键人物盘点](http://ai-bots.com.cn/wp-content/uploads/2024/07/1720002691-1720002680000.png)
王慧文于2010年加入美团,与王兴再度携手,共同推动公司发展,并在后来成为美团的联合创始人,并曾担任非执行董事。2020年,王慧文选择从美团退休,当时他42岁,身价达120亿人民币。
2023年2月,王慧文官宣再次创业,涉足AI大模型领域。他连续几天在社交媒体上发文,宣布“500万美元带资进组求组队”,并发布“AI英雄榜”。很快,他的AI大模型公司光年之外迅速成长为独角兽公司。尽管他本人并非技术背景,但成功吸引了顶尖人才和大量融资。公司成立两个月后,估值达到10亿美元。此外,光年之外还收购了同为清华系创企一流科技,其创始人是张钹院士的学生袁进辉。
![清华系大模型创业关键人物盘点](http://ai-bots.com.cn/wp-content/uploads/2024/07/1720002717-2023-12-20_a50b3af283259e8c431964bb2a565746_22.png)
光年之外所收购的一流科技也是一家清华系公司,其创始人是张钹院士的学生袁进辉。
![清华系大模型创业关键人物盘点](http://ai-bots.com.cn/wp-content/uploads/2024/07/1720002733-2023-12-20_028bc220ffdd3c13ddb675f5f5531a5c_24.png)
袁进辉
作为清华系的一员,袁进辉在2008年于清华大学计算机系获得工学博士学位(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2008~2011年在清华大学计算机系从事计算神经科学方面的博士后研究。在离开学校之后,袁博士在2013年加入微软亚洲研究院从事大规模机器学习平台研发,2014年发明了主题模型训练算法系统LightLD,2015年专注搭建基于异构集群的深度学习平台,获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特别奖。
![清华系大模型创业关键人物盘点](http://ai-bots.com.cn/wp-content/uploads/2024/07/1720002751-2023-12-20_94018eeb174e29af1927816e588de387_25.png)
根据公开的资料,在2017年5月,一流科技完成1100万元天使轮融资,2019年2月完成超千万Pre-A轮,2021年2月完成5000万元A轮融资,由高瓴资本独家领投;今年3月初,一流科技宣布完成最新一轮融资,投资方为中关村科学城。在今年4月,光年之外以换股形式收购了一流科技,并致力于在现有团队基础上打造中国版ChatGPT。
不过,在美团收购光年之外不久,袁博士似乎没有一起并入美团的打算,并在朋友圈宣布了OneFlow团队近期重新创业的消息,并专注于大模型推理和部署系统,解决行业内成本太高的痛点消息人士称,袁进辉近期已经携一流科技的大部分团队最终选择不并入美团,重新创业。不过,也有少数一流科技员工加入美团。
涂存超出生于1990年,是清华大学计算机系的杰出校友。他先后在清华完成了本科和博士学位,于2018年获得博士学位,论文题目为《面向社会计算的网络表示学习》。
![清华系大模型创业关键人物盘点](http://ai-bots.com.cn/wp-content/uploads/2024/07/1720002764-2023-12-20_daf958ab63832dcc0a87a9800bc63eca_27.jpeg)
涂存超
在清华大学期间,涂存超在孙茂松教授和刘知远副教授的指导下,专注于自然语言处理和社会计算领域的研究,并取得了显著成果。他获得了清华大学优秀毕业生(Top 4%)、清华大学优秀博士论文、北京市优秀毕业生(Top 5%)等多项荣誉,并入选了2018年度“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
毕业后,涂存超在AI领域创业,创办了幂律智能(PowerLaw AI),这是一家专注于法律领域的人工智能初创公司。幂律智能的目标是利用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包括自然语言处理和数据挖掘,为法律服务行业提供赋能。公司开发了多种产品和服务,如无忧吾律法律服务平台、智能合同审查产品MeCheck、合同全生命周期管理(CLM)产品MeFlow,以及幂律开放平台等,旨在提高法律从业者的工作效率,同时让大众享受到更加智能、便捷、低成本的法律服务。
![清华系大模型创业关键人物盘点](http://ai-bots.com.cn/wp-content/uploads/2024/07/1720002772-2023-12-20_29c41ad1c68b982913c29029e0f140ee_28.png)
幂律智能的核心团队由清华大学的学生和教授组成,包括CEO涂存超、联合创始人张天扬、CTO张惟师以及法律顾问申卫星与何海波。该公司致力于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法律领域,通过其产品和服务,推动了法律行业的技术进步和服务创新。
幂律智能完成了8000万元Pre-B轮融资,获得了蓝驰创投、e签宝、红杉中国、华宇科创、源码资本、线性资本、智谱AI等机构的支持。2023年6月,幂律智能联合智谱AI发布了基于中文千亿大模型的法律垂直大模型PowerLawGLM,进一步加深了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在法律领域的应用。
生数科技的首席科学家朱军也是清华的校友之一,他先后在清华的计算机系获得了本科和博士学位(2001-2009),并在张钹院士的指导下深入研究。
![清华系大模型创业关键人物盘点](http://ai-bots.com.cn/wp-content/uploads/2024/07/1720002803-1720002791807.png)
毕业后,朱军远赴美国,在计算机科学领域声名显赫的卡内基梅隆大学进行访学和博士后研究,期间深入探索深度神经网络领域。卡内基梅隆大学曾希望朱军留下任教,但他最终选择回到母校清华大学任教,与恩师张钹再次合作,并在后来成为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副院长。
朱军在2018年创办了瑞莱智慧RealAI,专注于提升人工智能的安全性,标志着朱军在人工智能产业化路径上的重要一步。继续沿着这条路,朱军创建了生数科技,这是一个由瑞莱智慧孵化的公司,专注于多模态通用大模型的开发和应用。生数科技成立于2023年3月,以其9.5亿参数的多模态大模型UniDiffuser为基础,专注于图像创作、3D资产创建等领域,展现出在图像生成、3D模型创造等方面的卓越能力。
而生数科技的联合创始人兼CEO唐家渝同样是清华的校友,曾是孙茂松教授的学生。唐家渝先前担任瑞莱智慧的副总裁,管理产品团队和AI安全研发团队。他在人工智能领域尤其关注多模态大模型的发展,并期望生数科技能在这一领域实现重大突破。
成立之后,生数科技迅速获得市场认可,先后完成了两轮融资,包括蚂蚁集团、BV百度风投的天使轮融资和锦秋基金的独家投资,展示了公司在AI领域的强大潜力和市场前景。这些投资将用于算法研发、产品开发和团队扩充,以进一步推进公司的增长和发展。生数科技正站在多模态通用大模型的前沿,朱军与唐家渝的领导下,公司致力于推出AI工具集,旨在为图像创作和3D资产创建等领域提供强大支持,预计将大幅提升相关领域的创作效能和效率。
黄民烈,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的长聘教授及多个研究职位的持有者,包括智能技术与系统实验室副主任和清华大学基础模型中心副主任,也是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清华系大模型创业关键人物盘点](http://ai-bots.com.cn/wp-content/uploads/2024/07/1720002815-2023-12-20_af50b176dd96f2419b76b1c43a80de82_30.png)
黄民烈
他于2021年创立了聆心智能,该公司的创始团队主要由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的科研人员组成。聆心智能已完成三轮融资,其中包括清华系的智谱华章等投资机构,最新一轮为数千万元人民币的天使+轮融资。
2023年7月,聆心智能推出了超拟人大模型CharacterGLM,提供千人千面的AI形象来陪伴和交流,同时公司还在内测一款名为AiU的用户兴趣互动社区新产品。与专注于模仿OpenAI模式的创企不同,聆心智能致力于开发“中国的Character AI”,其核心特点是允许用户创建个性化的AI角色进行交互。基于和智谱的深度合作,我们现已能够在智谱AI的官方接口文档中看到超拟人大模型CharacterGLM的API接口。
在这个由清华系引领的创业新浪潮中,我们见证了一个重要转变:从学术研究到市场创新,从理论洞见到实践应用,一代又一代的优秀人才正在利用商业的力量将科技进步转化为现实世界的解决方案。越来越多的年轻创业者正在以独特的视角和方法,推动着行业的创新和变革。
与之前互联网时代的创业潮流不同,这一轮大模型技术的兴起更注重合作与共赢,而非简单的竞争对抗。清华背景的创业者们已经用他们的行动和成果证明了这一点:他们的工作不仅仅是追求技术上的突破,更是在建立一个包容、创新和共享的新生态系统。
面对未来的挑战,如何提高创新的效率和质量,构建一个更为健康和可持续的创新环境,成为了我们共同面对的课题。这不仅需要创业者们对自身的精准定位和对技术的深刻理解,还需要政策制定者、资本市场和学术界的共同努力和协作,以探索和实现更加先进、有效的合作模式。
*本文部分内容与图片来源于网络